近日,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“髓’梦绿行者”实践团,在董波、徐邹影、王来兵等指导教师的带领下,满载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,深入滁州市紫薇社区与红三环社区,扎实开展了以“绿意呼吸·希望‘髓’行”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将前沿的建筑环境技术与深刻的生命健康教育相结合,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,彰显了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科技“把脉”,为老旧社区送上“绿色处方”
紫薇社区与红三环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城区,面临着建筑密度高、绿化覆盖率不足、夏季“热岛效应”显著等问题。如何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适度,是社区治理的难点,也是“髓’梦绿行者”实践团此行的首要课题。
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建筑工程、工程监理等专业优势,手持大气采样仪、红外热像仪、温湿度计、风速仪等专业设备,在社区内不同时段、不同区域进行拉网式实地测量。他们细致记录下建筑表面、路面、绿地等关键点的微气候数据,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,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社区生态热力图。
“这张图上,深红色的区域就是‘热岛’核心区,而这几条蓝绿色的线路,是潜在的‘通风廊道’,但目前部分被违章搭建或杂物堵塞了。”学生负责人邓佳乐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析图介绍道。团队的工作不仅是找到了问题的“病灶”,更是为社区后续的绿化提升、空间布局优化和通风廊道疏通提供了科学、精准的决策依据,一份份详实的“社区微气候体检报告”和“生态空间活化建议”正在他们手中形成。
爱心“接力”,让“生命髓愿”的种子深入人心
在关注社区“物”的环境改善的同时,“髓’梦绿行者”实践团更将目光投向了对“人”的深切关怀。项目名称中的“‘髓’行”与“‘髓’愿”一语双关,巧妙地引出了活动的另一条主线——生命‘髓’愿公益计划。
针对公众对无偿献血,特别是对捐献造血干细胞(俗称“中华骨髓库”入库)存在的知识盲区和误解,团队成员们化身为“生命健康的宣传员”。他们在社区活动中心、居民广场等地设立宣传点,举办了多场通俗易懂的知识讲座。从“捐献造血干细胞跟献血一样安全”到“一份生命的种子如何拯救一个家庭”,全国第20107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董波用亲身经历、详实的数据和真诚地讲述,耐心解答居民们的每一个疑问,破除“捐骨髓就是抽脊髓”等陈旧误区。
管理学院的鲍茗雅同学和传媒与设计学院的胡强梅、尹蓉琳等同学发挥特长,设计了精美的宣传折页和海报,让科学知识更具吸引力。许多居民在听完讲解后,纷纷表示“原来是这么回事,这真是救人一命的好事”,并主动咨询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流程。实践团的行动,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社区中激起了层层雷速体育_中国足彩网¥在线直播生命与奉献的涟漪。
知行合一,在社会大课堂中淬炼成长
“‘三下乡’的意义,就是让学生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技术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”带队教师董波在实践现场感言,“这次活动,我们将建筑专业的‘微气候改善’与跨学科的‘生命教育’创新结合,旨在培养学生既能用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,又怀有关爱社会、奉献他人的博大情怀。看到他们在社区里熟练运用专业仪器,自信地向居民宣讲,我为他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骄傲。”
从教室到社区,从理论到实践,这次“三下乡”活动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“社会大课堂”。它不仅为紫薇、红三环社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健康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,更让“髓’梦绿行者”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在服务与奉献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,提升了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能力,坚定了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。
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们,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为城市更新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不可或缺的青春。
供稿:董波
初审:吴超伟
复审:程毓
终审:刘文元
版权所有 ?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| 皖ICP备06012098号 | 校址:安徽滁州丰乐大道2188号